李威:从清华出发,一个人背起行囊,奔赴祖国的西北大地
他从四川一个县城
走进清华园
毕业后奔赴祖国西北
一头扎进生产车间
扎根一线十余年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
成长为工艺技术骨干
他把理论知识带到车间
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今年,他获得
清华大学“笃行励业奖”
他就是
清华化工系2004级校友李威
清华教给我的两件事
李威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父母对他的学习就很重视。中考时,李威发挥得不理想,没有考进重点班,这给了他不小的刺激,于是高中时的他用足了一百二十分的力气,“简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李威回忆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威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给自己定下了最高的目标——考清华。
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算得上是李威“人生中最兴奋的一天”。2004年9月,他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了清华园,进入化工系学习。如今,已经毕业十多年的他,说起清华的生活仍是历历在目。
问起在清华最难忘的事是什么,李威想了想,笑了:“物理化学那门课经历了不及格。高中时我哪经历过啊,但物理化学真的是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打击惯了,就适应了,考不过就继续努力学,总能找到失败的原因。”
教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老师朱文涛是李威在求学期间的“指明灯”,“我们都管朱老师叫朱伯伯,虽然我挂科了,但是他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要注重细节,不然就很可能会在小事上跌跟头;二是学任何东西都要掌握其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的规律。”李威说。
清华的课余生活,也让李威记忆深刻。在学校的四年期间,他学了3个学期的游泳、1个学期的足球、1个学期的篮球,还有1学期的柔力球。李威觉得,“清华的体育氛围,真是能让大家受益终生,在体育锻炼中,我既强健了身体,也培养了自己的心智。”老校长蒋南翔曾经号召所有清华学子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话也一直刻在李威的心里,激励着他。
与工作的“双向奔赴”
说起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渊源,李威形容自己与单位是“一见钟情、双向奔赴”。2004年10月23日,李威还是一名大一新生,同样毕业于清华化工系的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时任总经理喻宝才在学校综合体育馆作了题为“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的报告,喻宝才学长的演讲让李威深受鼓舞。
相比于很多同学在求职季的迷茫,早在大四上学期,李威就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签约。2008年7月毕业后,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李威一个人背起行囊,奔赴祖国的西北大地。
入职后,李威被分配到公司的合成橡胶厂。作为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李威来到车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他并未因自己的母校而骄傲,相反他很快就与班组师傅们打成一片,关系融洽。
李威回忆起自己刚到车间见习时的场景,“刚到车间接触到陌生的装置、环境,我深感自己在实操方面懂得太少,压力很大。”但李威很快发挥了自己性格中“较真儿”的特质,上班时,他认真跑现场、摸管线、学流程、学原理、学操作、学技术,随时向师傅们请教问题;下班后,他也顾不上休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知识、思考生产问题。
由于理论知识基础扎实,李威对装置学习掌握得很快。班组师傅们有时候遇到不明白的现象,他都会面带笑容地向师傅们予以解释,他的解答通俗易懂,师傅们都很信任他。“也许在理论知识上我掌握得比较多,但在实际操作中,师傅们的实操经验是我要学习的,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经年累月才能得到的宝贵经验。”李威说。
我的工作离不开一个“实”字
在橡胶厂,李威一待就是11年,这11年来,他也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了厂里的生产技术骨干。
曾经,由于传统产品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的要求,丁腈橡胶一直面临着环保化的压力。2013-2015年期间,作为主要参加人,李威全程参与了丁腈橡胶所有主要牌号的环保化升级。由于环保型防老剂的物化性能有别于传统型防老剂,环保型防老剂乳液出现配制后分层的问题,造成部分橡胶产品中防老剂分布不均,引起产品质量问题。为此,他和团队在小试装置进行了上百次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加料顺序、配制温度和配方量。2016年,装置生产丁腈硬胶NBR3604,通过提高胶浆的固含量、减少胶屑排出量和改进消泡剂加入量和方式等技术措施,产品产出率从61%提高至98%,计划完成率115%,创效达369万元。
2019年,他被调到公司生产技术处,开始迎接自己职业生涯的转型。“从最一线的车间到公司机关,生产装置从1套增加到67套,工作方式完全不同,以前我要关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工作是很多个点、是自下而上的,但在机关,很多个点变成了一条线、甚至一个大面,所有的工作都要从上往下‘扎’,要有全局思考的能力。”
在生产技术处的两年,李威说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节奏最快的一段时间。即使工作量再大,他也始终保持着“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坚决不把当天的事情推到第二天完成。每天下班前,李威都会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再规划之后的工作,因此,他基本坐不上下午5点的厂车回家。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自从工作以来我基本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很少,以后争取挤时间多陪陪他们。”李威说,但也正是因为他对工作的钻研精神,让他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有沉着应对的底气。
一年前,李威被调到了乙烯厂生产技术科担任副科长。三个月前,又被调到乙烯厂乙烯车间担任技术副主任。对于李威来说,这都是全新的挑战。乙烯厂主要有乙烯装置和3套聚烯烃装置,李威又像当年刚到橡胶厂时一样,沉下心来学习资料,到一线熟悉工作,“对我来说,只要我能干的活我都会接,我干不了的,你教我我也愿意接。”
李威认为自己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热爱钻研,会专注于一个领域,并把一个专业里的方方面面都给吃透。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高严细实’,我自己总结,要做到‘高’、‘严’、‘细’这三点,都离不开最后这个‘实’字,这也和母校教给我的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未来,李威希望自己也能永远把“实”字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关注细节,始终钻研,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发挥好自己热爱钻研的特质,真正成为领域里的专家。
“笃行励业奖”: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对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的工作理念,表彰坚守在公共部门、国防军工领域和其他重点领域基层一线的校友,引导更多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今年清华大学首次开展“笃行励业奖”评选。
经过校友个人申请、地方校友会审核推荐、学校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165名公共部门校友、62名国防军工领域校友和6名其他重点领域校友“笃行励业奖”。在此,对所有获得“笃行励业奖”的校友表示祝贺,也特别感谢清华大学1978级校友吕大龙学长的大力支持。
👇
欢迎大家留言
分享您与清华的故事
★
精
彩
回
顾
★
▼
▲毕业三十年:致我们曾经飞扬的青春▲清华毕业生赵越:人生七年,清华与无悔青春
▲马约翰教授突然对我说:“施能民,你也长跑一段,怎么样?”